宁波市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
[]发表于 2023-07-04 10:25:02 阅读次数:200 次
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1〕59号)精神,推进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发展,结合我市实际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,锚定“争创市域样板、打造一流城市、跻身第一方阵”目标定位,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规则标准衔接、企业主体培优、国际品牌创建、开放平台聚能、内销渠道扩容、内外市场贯通、生态环境优化等七大行动,促进生产端、贸易端、消费端和科技侧融合贯通,打造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,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。
(二)基本原则
坚持市场为主、政府引导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。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,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,在政策引导、企业服务、环境营造等方面,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坚持内外并重、双转双促。推动外贸产品转内销、内贸产品转外销,促进外贸企业做大做强、内贸企业跨国经营,推动内外市场相通、产业相融、创新相促、规则相联,构建形成内贸和外贸平滑顺畅切换、双增长双提升的“双转双促”格局。
坚持系统推进、突出特色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,建立健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、指标体系、评价体系,结合宁波禀赋优势、产业特色,率先在纺织服装、智能家电、家居家具等领域培育内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。
坚持问题导向、靶向发力。聚焦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产品标准对接、品牌培育、营销体系建设、销售渠道开拓等难点问题,通过强化政策扶持、优化服务保障等针对性措施,全面提升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。
(三)工作目标
到2025年,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上升1位,新增有出口实绩外贸企业3300家;培育形成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20个,省级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200家,新增外贸产品内销规模3000亿元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、质量标准、检验检疫、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,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,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,调控体系更加健全,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、融合发展。
二、主要任务
(一)实施规则标准衔接行动
1.开展“同线同标同质”产品示范。支持企业加入“同线同标同质”(以下简称“三同”)促进联盟,鼓励各地开设“三同”产品示范馆。探索建立区域协作、部门协同、市县联动的“三同”推广实施机制,推动“三同”产品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。到2025年,“三同”产品达到260个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)
2.促进内外规则标准衔接。推行“一个标准、一次检测、一次认定、多国证书”模式,推动新增一批国际证书。支持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及联动创新区和有条件的区(县、市)积极探索制度创新,推动形成一批内外规则标准衔接、内外贸体制机制对接的创新经验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3.加快先进标准供给。实施“标准化+”行动,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、社会团体等参与制(修)订国际、国家和地方标准,支持企业在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对标达标。到2025年,新增主持或参与制(修)订国际、国家和“浙江制造”标准200项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)
(二)实施企业主体培优行动
1.培育内外贸一体化“链主”企业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、内外贸业务并重的省级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和“链主”企业。到2025年,培育“链主”企业5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2.壮大一批本土跨国企业。鼓励大型商贸企业“走出去”,培育一批具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。到2025年,培育本土民营跨国企业30家,每年备案(核准)境外企业和机构10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外办、宁波海关)
3.招引一批国际贸易商。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贸易企业,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离岸、在岸贸易主体。到2025年,引进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贸易商6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投资促进署、宁波市税务局、宁波海关、市口岸办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)
(三)实施国际品牌创建行动
1.积极培育自主品牌。支持企业培育“驰名商标”,鼓励发展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,创建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品牌。到2025年,有效商标注册数达到60万件,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达到1300件,地理标志商标达到62件,每年新增“品字标”企业5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2.深化品牌培育全链条服务。优化品牌建设指导服务体系,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、品牌规划、品牌运营等能力。探索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工作机制,推进涉外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建设。到2025年,建成并运行品牌指导服务站160家,关联企业18万家,每年评定星级品牌指导服务站4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3.加强品牌宣传推广。开展“品字标浙江制造”企业贴标亮标“四个百分百”行动,组织“品字标”品牌集中推广活动,定期举办“品字标”品牌主题培训会、专题讲座、对接会等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联)
(四)实施开放平台聚能行动
1.打造内外贸融合平台。推动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和中国—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,推动在内外贸监管体制、质量标准、检验检疫、认证认可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。推进北仑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,扩大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,落实综合保税区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财政局、宁波市税务局、宁波银保监局、人行市中心支行、宁波海关)
2.打造内外贸特色产业集群。依托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,完善技术研发、产品设计、检验检测、营销服务等公共服务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开拓国内、国际市场。到2025年,建成内外贸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20个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宁波海关)
3.打造内外贸产销互促联通平台。组织举办各类展销会,开展供需对接。依托国际会展中心、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,建设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。在全市主要商圈、特色步行街设立一批本地优质商品展销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宁波海关)
4.打造内外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。鼓励各区(县、市)立足产业特色,建设集市场开拓、信息咨询、监管服务等于一体的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。到2025年,培育行业性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20个。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自主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平台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、市大数据局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(五)实施内销渠道扩容行动
1.开展地产工业品促销活动。组织开拓市场系列促销行动,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。支持工业企业开展“工厂直播”,发展“直播+宁波制造”新业态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配合单位:市交通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联)
2.拓宽企业全渠道营销网络。推动外贸转内销产品进电商平台、进大型商超、进展会等。深化与头部电商平台战略合作,开设外贸产品专馆或专区。组织企业入驻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馆,支持本地外贸产品进入政采云平台。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展会。到2025年,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展会不少于30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3.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产品销售。强化市县协同联动,配合内外贸一体化产品促消费活动定向发放消费券。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。到2025年,限上商品销售额保持年均增长1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增长6%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4.创新内外贸一体化消费场景。推动企业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,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消费场景。支持传统实体商业进行消费场景改造,开展特色消费场景评选,每年打造消费场景1000个。做强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,每年认定直播电商产业基地5-1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市场监管局)
5.培育多元消费文化。到2025年,每年策划开展国际消费文化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不少于10个,每月组织消费体验活动不少于20场。定期组织举办国际时尚消费趋势或首发新品等专题发布会。(牵头单位:市委宣传部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商务局)
(六)实施内外市场贯通行动
1.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。支持汽车制造、智能家电、时尚纺织等重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展会,推动优质产品出口。到2025年,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300家,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100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外办、市贸促会、宁波海关)
2.构建内外联通市场渠道。支持直接面向消费者(DTC)等跨境电商新模式发展,加快海外仓、前置仓、独立站等外贸新基础设施建设。到2025年,每年新增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28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外办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3.鼓励“走出去”企业反哺国内市场。支持企业利用境外优质原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,借鉴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经验,开发在国内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。引导“走出去”企业加大对宁波的反哺力度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科技局、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(七)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
1.推进内外贸信用体系建设。完善信用监管体系,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、信用承诺、信用奖惩等制度,推进内外贸领域失信问题治理。推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字化改造。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;配合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大数据局)
2.加强内外贸金融保险保障。探索发展增进式保险,推动多险种联动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。加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力度,内贸承保规模年均增长10%。探索基于“链主”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,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单融资,推广“信保+担保”融资模式。(牵头单位:市地方金融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财政局、人行市中心支行、宁波银保监局)
3.提升内外贸公共服务水平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建设。支持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,重点纠纷案件应对指导达到100%。支持检验检测、认证认可等评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简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宁波海关;配合单位: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4.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人才培养。举办内外贸一体化品牌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市场渠道拓展等系列讲座。深入实施“甬江人才工程”,推进院企对接,深化产教融合,引进和培养一批内外贸一体化人才。(牵头单位:市人力社保局;配合单位:市委人才办、市商务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、市科技局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、完善工作机制、落实工作责任、强化协调配合、形成工作合力。市里成立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专班,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,负责牵头推进落实各项试点任务。各地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,制定完善工作方案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。
(二)完善政策体系。各地要统筹用好现有财政支持政策,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、财政、金融、科技等政策融合,加大对生产技术改造、营销渠道拓展、科技研发创新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,结合本地实际,出台内外贸一体化专项配套政策。
(三)强化考核评价。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评价体系,建立指标晾晒、工作考评等机制。定期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议,部署推动各项工作,及时总结经验做法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,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市级部门和区(县、市)给予激励表扬,激发工作热情,提高工作实效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,锚定“争创市域样板、打造一流城市、跻身第一方阵”目标定位,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规则标准衔接、企业主体培优、国际品牌创建、开放平台聚能、内销渠道扩容、内外市场贯通、生态环境优化等七大行动,促进生产端、贸易端、消费端和科技侧融合贯通,打造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,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有力支撑。
(二)基本原则
坚持市场为主、政府引导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。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,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,在政策引导、企业服务、环境营造等方面,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坚持内外并重、双转双促。推动外贸产品转内销、内贸产品转外销,促进外贸企业做大做强、内贸企业跨国经营,推动内外市场相通、产业相融、创新相促、规则相联,构建形成内贸和外贸平滑顺畅切换、双增长双提升的“双转双促”格局。
坚持系统推进、突出特色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,建立健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、指标体系、评价体系,结合宁波禀赋优势、产业特色,率先在纺织服装、智能家电、家居家具等领域培育内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。
坚持问题导向、靶向发力。聚焦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产品标准对接、品牌培育、营销体系建设、销售渠道开拓等难点问题,通过强化政策扶持、优化服务保障等针对性措施,全面提升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。
(三)工作目标
到2025年,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上升1位,新增有出口实绩外贸企业3300家;培育形成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20个,省级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200家,新增外贸产品内销规模3000亿元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、质量标准、检验检疫、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,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,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,调控体系更加健全,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、融合发展。
二、主要任务
(一)实施规则标准衔接行动
1.开展“同线同标同质”产品示范。支持企业加入“同线同标同质”(以下简称“三同”)促进联盟,鼓励各地开设“三同”产品示范馆。探索建立区域协作、部门协同、市县联动的“三同”推广实施机制,推动“三同”产品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。到2025年,“三同”产品达到260个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)
2.促进内外规则标准衔接。推行“一个标准、一次检测、一次认定、多国证书”模式,推动新增一批国际证书。支持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及联动创新区和有条件的区(县、市)积极探索制度创新,推动形成一批内外规则标准衔接、内外贸体制机制对接的创新经验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3.加快先进标准供给。实施“标准化+”行动,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、社会团体等参与制(修)订国际、国家和地方标准,支持企业在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对标达标。到2025年,新增主持或参与制(修)订国际、国家和“浙江制造”标准200项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)
(二)实施企业主体培优行动
1.培育内外贸一体化“链主”企业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、内外贸业务并重的省级内外贸一体化“领跑者”企业和“链主”企业。到2025年,培育“链主”企业5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2.壮大一批本土跨国企业。鼓励大型商贸企业“走出去”,培育一批具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。到2025年,培育本土民营跨国企业30家,每年备案(核准)境外企业和机构10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外办、宁波海关)
3.招引一批国际贸易商。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贸易企业,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离岸、在岸贸易主体。到2025年,引进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贸易商6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投资促进署、宁波市税务局、宁波海关、市口岸办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)
(三)实施国际品牌创建行动
1.积极培育自主品牌。支持企业培育“驰名商标”,鼓励发展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,创建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品牌。到2025年,有效商标注册数达到60万件,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达到1300件,地理标志商标达到62件,每年新增“品字标”企业5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2.深化品牌培育全链条服务。优化品牌建设指导服务体系,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、品牌规划、品牌运营等能力。探索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工作机制,推进涉外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建设。到2025年,建成并运行品牌指导服务站160家,关联企业18万家,每年评定星级品牌指导服务站40家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3.加强品牌宣传推广。开展“品字标浙江制造”企业贴标亮标“四个百分百”行动,组织“品字标”品牌集中推广活动,定期举办“品字标”品牌主题培训会、专题讲座、对接会等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联)
(四)实施开放平台聚能行动
1.打造内外贸融合平台。推动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和中国—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,推动在内外贸监管体制、质量标准、检验检疫、认证认可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。推进北仑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,扩大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,落实综合保税区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财政局、宁波市税务局、宁波银保监局、人行市中心支行、宁波海关)
2.打造内外贸特色产业集群。依托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,完善技术研发、产品设计、检验检测、营销服务等公共服务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开拓国内、国际市场。到2025年,建成内外贸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20个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宁波海关)
3.打造内外贸产销互促联通平台。组织举办各类展销会,开展供需对接。依托国际会展中心、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海关特殊监管区,建设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。在全市主要商圈、特色步行街设立一批本地优质商品展销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宁波海关)
4.打造内外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。鼓励各区(县、市)立足产业特色,建设集市场开拓、信息咨询、监管服务等于一体的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。到2025年,培育行业性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20个。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自主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平台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、市大数据局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(五)实施内销渠道扩容行动
1.开展地产工业品促销活动。组织开拓市场系列促销行动,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。支持工业企业开展“工厂直播”,发展“直播+宁波制造”新业态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配合单位:市交通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联)
2.拓宽企业全渠道营销网络。推动外贸转内销产品进电商平台、进大型商超、进展会等。深化与头部电商平台战略合作,开设外贸产品专馆或专区。组织企业入驻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馆,支持本地外贸产品进入政采云平台。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展会。到2025年,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展会不少于30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3.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产品销售。强化市县协同联动,配合内外贸一体化产品促消费活动定向发放消费券。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。到2025年,限上商品销售额保持年均增长1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增长6%以上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4.创新内外贸一体化消费场景。推动企业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,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消费场景。支持传统实体商业进行消费场景改造,开展特色消费场景评选,每年打造消费场景1000个。做强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,每年认定直播电商产业基地5-1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市场监管局)
5.培育多元消费文化。到2025年,每年策划开展国际消费文化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不少于10个,每月组织消费体验活动不少于20场。定期组织举办国际时尚消费趋势或首发新品等专题发布会。(牵头单位:市委宣传部;配合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商务局)
(六)实施内外市场贯通行动
1.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。支持汽车制造、智能家电、时尚纺织等重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展会,推动优质产品出口。到2025年,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300家,组织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100场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外办、市贸促会、宁波海关)
2.构建内外联通市场渠道。支持直接面向消费者(DTC)等跨境电商新模式发展,加快海外仓、前置仓、独立站等外贸新基础设施建设。到2025年,每年新增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280家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外办、市口岸办、宁波海关)
3.鼓励“走出去”企业反哺国内市场。支持企业利用境外优质原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,借鉴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经验,开发在国内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。引导“走出去”企业加大对宁波的反哺力度。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;配合单位:市科技局、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(七)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
1.推进内外贸信用体系建设。完善信用监管体系,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、信用承诺、信用奖惩等制度,推进内外贸领域失信问题治理。推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字化改造。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;配合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大数据局)
2.加强内外贸金融保险保障。探索发展增进式保险,推动多险种联动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。加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力度,内贸承保规模年均增长10%。探索基于“链主”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,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单融资,推广“信保+担保”融资模式。(牵头单位:市地方金融监管局;配合单位:市财政局、人行市中心支行、宁波银保监局)
3.提升内外贸公共服务水平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建设。支持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,重点纠纷案件应对指导达到100%。支持检验检测、认证认可等评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简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宁波海关;配合单位:市司法局、市商务局)
4.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人才培养。举办内外贸一体化品牌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市场渠道拓展等系列讲座。深入实施“甬江人才工程”,推进院企对接,深化产教融合,引进和培养一批内外贸一体化人才。(牵头单位:市人力社保局;配合单位:市委人才办、市商务局、市教育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、市科技局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、完善工作机制、落实工作责任、强化协调配合、形成工作合力。市里成立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专班,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,负责牵头推进落实各项试点任务。各地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,制定完善工作方案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。
(二)完善政策体系。各地要统筹用好现有财政支持政策,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、财政、金融、科技等政策融合,加大对生产技术改造、营销渠道拓展、科技研发创新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,结合本地实际,出台内外贸一体化专项配套政策。
(三)强化考核评价。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评价体系,建立指标晾晒、工作考评等机制。定期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议,部署推动各项工作,及时总结经验做法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,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市级部门和区(县、市)给予激励表扬,激发工作热情,提高工作实效。
来源:宁波市政府网
其它新闻
- 2023-11-27重磅!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发布
- 2023-10-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《专利转化运用专项 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的通知
- 2023-07-04宁波市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
- 2023-04-1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
- 2023-03-21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(2022年修订)
最新发布